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合则两利-《国潮1980》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坦白来说,宁卫民要想并购《平凡PANCH》杂志,绝非一手钱一手货那么简单。

    国人想的比较简单,企业卖给我就是我的了,我怎么干,如何经营,今后与老东家再无关连,也无权过问,买卖双方只要关注具体交易价格就足够了。

    但日本人不是这么想的,而且他们的脑子比较轴,往往有些所谓的坚持不会轻易放弃,喜欢提出许多额外的附加条件来。

    比如希望接手人做出扩大经营,维护好品牌的保证,还要保障现有员工的福利。

    像宁卫民当初买下六本木的惠文堂书店时,那家书店的继承人,就提出要宁卫民继续经营书店,而且要聘用两个员工,直至他们学业完成为止的附加条件来。

    要不是宁卫民图的是地产升值的利润,笃定了六本木的地价很快就要猛涨。

    他不想夜长梦多,才一口答应,估计这事儿当时就黄了。

    那个认死理儿的业主,未必肯卖给他。

    所以要是打个贴切的比喻,谁要想买日本人的企业,这个过程其实很像相亲讨老婆。

    必须得有耐心,先接受对方各种问题的盘问调查。

    先得回答让对方满意,才会有后续。

    等到培养出一定的信任和感情基础,还得有一定经济实力,答应对方各种层出不穷的具体条件,这样最后才有可能成功。

    不得不说,确实比较累。

    而日本人的这种坚持,其实在大多数的华人眼里甚为奇葩,总有一种日本人太过傲娇,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感觉。

    甚至哪怕在企业陷入经营逆境里,想单纯靠钱打动日本人也不容易。

    像几十年后的郭台铭买夏普屡遭波折,经历了很长时间不知多少次谈判,才好不容易谈成,就是一例。

    当时的夏普可是连年亏损,都快要破产了。

    可就是惨成这样,有一段时间夏普公司甚至因为双方对合作理念不同,而拒绝和郭台铭接触,就足以说明日本人的花岗岩脑壳是多么冥顽不化。

    轴起来宁可破产,也不卖掉。

    何况现在又是日本经济最景气的时候,日本企业大多不缺钱,这种情况就会更严重。

    甚至反过来,这个时候的日本人倒是很喜欢用钱去砸外国人,用粗暴任性的办法去并购他国企业,并随之附送一种高高在上的鄙夷呢。

    不管怎么说吧,日本人是精也好,傻也罢,究竟是执拗,还是坚持,这到底是不是两国文化的差异,或者应该归结于日本的民族特性,都没关系。

    反正这些事情都足以说明日本人的企业并不是百货公司,有钱就能买到想要的一切。

    而且具体到《平凡PANCH》这本杂志的交易上,困难恐怕还要更多一点。

    因为首先一个前提就是《平凡PANCH》的停刊并非是因为单纯的财务问题。

    哪怕每期的发行量已经从百万退减到不足五十万,也依然在盈利。

    而且MAGAZINE HOUSE出版集团还有那么多出色的杂志,头牌杂志《平凡》的销量都要突破三百万了,其余发行量在百万以上的杂志不下五份。

    对这样的出版集团想仅仅用金钱就搞定,那属于痴人说梦。

    人家不缺钱哪!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