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技术学校-《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
第(2/3)页
“儿臣在。”
将两个儿子叫了出来,杨坚又喊上了高颎:“高颎,对于此事你怎么看?在民居内建立学堂,可以顺势推高大兴城之房价,你觉得如何?”
高颎自然不掺和这样的事情:“陛下,此那大兴城之事,只要对大兴城有利,只要对大隋有利,便都是好的。”
不反对不支持。
杨坚便问杨勇:“太子,你觉得呢?”
杨勇沉下心来:“学堂之事是好事。”
太子不方便说的事情,只得太子一派的臣子来开口了,此时最坚定的太子党元孝矩已经前往了洛阳,此时站出来的人让杨广意外是名将贺若弼。
与韩擒虎将军共守南线,贺若弼官拜吴州(今扬州一带)总管,韩擒虎刚刚回到南线,他就回了京师汇报,两人不能同时离开南线。
“微臣觉得,此事不好。”
“贺若将军,为何不好?”
贺若弼声音粗狂:“陛下,微臣在前线,见过许多人,特别是南陈的文人,朝堂诸位可能见的不多,但是臣知道的多,建康城附近习文的风气极盛,如此便形成了一个极为不好的弊端。”
“什么弊端?”
“清谈之相。”
贺若弼向着满朝的大臣说:“前车之鉴,南朝文人多清谈,三五聚集一谈就是一日过去了,不尽兴的就明日再谈,谈的什么呢?谈山,谈水,谈女人,谈日月,总之风雅之物便谈,还有一些玄妙神仙佛魔都谈,这已经成为了风气。”
“此风气涨起来,这群读了书的文人,没当上官,却也没人去种地,没人去打仗,每日就侃侃而谈,毫无作用。”
听闻此言群臣才开始议论了起来,交头接耳。
贺若弼继续说:“我是瞧不上这些人的,读了书,便觉得高人一等了,学过圣人们的话,便觉得拿着锄头锄地丢人,牵着牛失了风度。”
“陛下,朝堂就这么大个朝堂,官员就这么些官员,那么多读书人又有什么用?不过是多花了些粮食养了闲人,若是我朝士大夫也如南朝一般每日清谈误国,才是大难呀,殿下在平民中创办学堂,农夫的孩子,工匠的孩子都来读书了,那谁去种地,谁去工坊?”
杨广看着贺若弼,并未因为他的言语而迁怒,反而比较欣赏他,是个武将,但是说话慢条斯理,反驳的时候切入的角度也很有理。
“臣,附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