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新唐书·苏毗传》-《人生流浪》
823、《新唐书·苏毗传》
据我们研究,它涉及到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区政治形势的变迁。首先,上述地区至少在贞观五年(631年)羊同人向唐朝贡时为止,是大羊同的领地。这一点的真实性已如上所言。而女国(或说东女国)与之相邻,范围相当于隋时所载。这些资料也是女国人于开皇六年(586年)入朝所得,正确无误。但是,《隋书》只言其在葱岭之南。其与大羊同相接无疑,它应介于羊同、吐蕃与党项之间,与羊同不相等同也可由此推知。其次,嗣后女国势力在征战中强大起来,向西北推进,吞并了大羊同的大部分地区,遂与大羊同居地相类,甚至有完全等同的记载。这些记载,时代都稍后于前者。再次,雅隆吐蕃崛起后,向北进攻苏毗,设计征服其一部,使自身顿然强大起来,迫使另一部分苏毗人向北、向东北逃窜。西进的吐蕃军最终灭亡了羊同。
因此,当遍历天竺(印度)的新罗高僧慧超于开元十五年(727年)返回长安时,就在其大作《往五天竺国传》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又一月过程,雪山,东有一小国,名苏跋那具怛罗,属吐蕃所管,衣着与北天(竺)相似,言音即别,土地极寒也。”同书又记:“迦叶弥罗(即克什米尔)国东北隔山十五日程,即是大勃律国、杨同国、娑播慈国,此三国并属吐蕃管。”娑播慈即三波诃,也即小羊同,杨同国即大羊同。
由此可见,其时吐蕃已占据了大小羊同和女国。女国在青藏高原西部、西北部独立活动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吐蕃的吞并导致了女国人命运的两种结局:一部分人被纳入治下,组成“苏毗茹”,另一部分人则向东北逃奔,在今青海省东南部及四川西北部另行建国,此即颇受争议的另一个“东女国”。这一点应该逐一前后分清,不可混淆。你说这乱七八糟的研究什么?有什么意思?但是,就有人研究!连“老外”都对此兴趣极浓!研究得乌烟瘴气、狼烟滚滚!下面狼烟又要出现——
苏毗女国与吐蕃部落发生联系相当早。苏毗是一个人户众多、文明较为发达的大国。它的原始居地在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后藏)地区的南木林县一带,也即襄曲河(sha
g chu)流域。因此藏史中又称襄曲河为苏毗河(sum po cho bo)。嗣后又向东扩张其势力,一直发展至拉萨河(几曲)流域,管辖了雅鲁藏布江以北广大地区。但是,在女国内部共同执政又各据一方的女王和小女王之间,开始出现裂痕,各王辖内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女王达甲吾(stag skya bo)居于辗噶尔旧堡,而小女王墀邦苏(kh
i ba
g sum)驻扎于悉补尔瓦之宇那(今拉萨北)。达甲吾昏庸骄纵,弃君子,近小人,恣意妄为,随意改变国风,民怨载道。有一位旧臣叫念·几松者上言劝谏,反被驱逐出王宫。念·几松遂铤而走险杀死达甲吾王,投归墀邦苏,使后者王土大增。但是,墀邦苏同样刚愎自用,她对念·几松特加封赏,赐以奴隶与辖土。念·几松之妻巴曹氏对奴户肆意妄为,甚至使用女国人最为恶毒的“女阴辱骂”方式待之,该王不仅不加以干涉,反而明告属户,以女阴示之不为过,“即以女阴贴你口中也有权。”于是,不满的属民和存有二心的大臣,与立足于秦瓦达孜宫的吐蕃赞普达日年塞也利用自己的妹妹做墀邦苏女侍的有利条件刺探消息,待机而动,不幸此事因他的去世而中断。
达日年塞之子南日伦赞继位后,继续其父未竟事业,与苏毗众旧臣立誓结盟,内外夹攻,占据苏毗王宫(堡塞),处死墀邦苏,王子芒波支逃往突厥地区。苏毗本部归于吐蕃治下,南日伦赞改之为彭域(拉萨城北)。但是为时不久,南日伦赞在内部斗争中被臣下杀害,羊同、苏毗女国、达布、娘布等纷纷起兵,走向独立。直到其子松赞干布时,才重新以武力征服各部,统一青藏高原地区。他将苏毗女国土地和部分属民纳入治下,设立苏毗茹,实施统治,苏毗有功的贵族也成为吐蕃新贵。苏毗人的军队为吐蕃王朝武力扩张立下汗马功劳,无论是进攻西域,还是内侵河、陇,都有他们的马蹄身影,故唐将哥舒翰上唐玄宗书谓:“苏毗一蕃,最近河北,吐浑(吐谷浑)部落,数倍居人,盖是吐蕃举国强援,军粮马匹,半出其中。”但他们并非一味遵从吐蕃的统治与管束。
《新唐书》列有《苏毗传》,文说:“苏毗,本西羌族,为吐蕃所并,号孙波,在诸部最大。”它的范围,东与多弥(即难磨)接,西距鹘葬石夹,有人口3万户。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吐蕃治下的这部分苏毗人,不堪忍受奴役之苦,遂向唐朝请求归款,被吐蕃发现,其王没陵赞及其家族2000人被杀,部落也未能逃出。没陵赞的儿子悉诺逻,后来又欲归唐,临行事泄,又有1000余人被吐蕃杀害。他本人率少数首领逃奔陇右,由节度使哥舒翰护送,至长安面见玄宗。唐人将吐蕃治下的女国人不再以“国”名之,遂用其女王之姓,叫做苏毗,或孙波,来自藏文sum-po。